3月22日至24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盛茂林在我市调研时强调,要着力加强基层党建,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市委书记王宇燕,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清宪,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雅文分别陪同调研。 盛茂林先后深入闻喜、万荣、临猗、永济等县(市),对我市基层党建工作、乡镇换届准备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去年以来,运城市委坚决贯彻省委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在这次换届准备工作中,运城市委鲜明树立敢于担当的导向,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一心为民、勤政廉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用工作实绩取得群众的认可、组织的信任,进一步在全市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调研中,盛茂林一行首站来到闻喜县委组织部,详细了解组织工作情况,不时插话询问。他强调,组织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重大责任,是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党员之家。组工干部要自觉树立服务党员、服务干部、服务人才的理念,坚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公道正派,广泛接触干部,不断加强分析研判,为党委选贤任能提供优秀人选,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是盛茂林这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闻喜县东镇上镇村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级环保生态村、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还拥有一个一干就是25年的好支书任占龙。多年来,任占龙带领支、村委一班人创新“一建一带六抓”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党员“五比五看”活动,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临猗县嵋阳镇嵋阳村也有一个老支书叫段根保,扎根基层23年,按照市委农村基层党建“三项工程”要求,确立了理人、理事、理财“三理”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村级工作开展。盛茂林称赞段根保在去年七一党课中把上级党组织要求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抓住了党员教育的灵魂。盛茂林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的基础,要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建好基层党组织,让这些“领头雁”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上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作用,通过扎实培训让他们不但有激情而且有能力,能够融入农村为城乡牵线搭桥,圆满完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一首要任务;要学习借鉴“六尺巷”故事中体现的谦让、和谐思维,重视在基层一线化解矛盾,把大量矛盾化解在村乡一级。 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的党建资料展示中,一张印有“九个严禁、九个一律”内容的小卡片引起了盛茂林的关注。他说,换届风气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关乎换届工作成败。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让基层干部群众广泛知晓换届工作纪律,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他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要做好换届各项工作,切实把换届“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纪律要求落到实处,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以坚持标准和用人导向,切实把那些对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的人、对农村社会管理有丰富经验的人、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引领作用的人,选配到乡镇领导班子。 盛茂林非常关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临猗县恒晟纺织公司党组织建设比较规范,党员分布于各个岗位,党建和企业实现了共同发展。在了解党员有多少人、发挥了哪些作用,党组织对企业发展有哪些帮助等问题后,盛茂林指出,中央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门看望了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用“亲”、“清”两字阐明新型政商关系。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会长期存在,机制灵活的民营经济将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各级党委要推动非公经济党的建设,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要深刻吸取山西严重吏治腐败问题教训,按照中央的要求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家坦诚相对,坚决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慢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桌上不研究、桌下搞交易”的现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党组织要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各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组织与企业融合发展。民营企业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生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努力让企业成为员工心中的“家”。 最是一年春好时,微雨沐花香更浓。河东大地发展的春天伴随大自然的春天一同到来:闻喜涑水河公园里不时闪动着运动的身影,花馍展台上的面塑玫瑰“永不凋谢”;万荣汇源果汁公司周边的连片果园叶芽萌动,一件件水果深加工产品跃下流水线;临猗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品牌苹果通过物联网信息中心连通世界;永济文化中心气势恢弘,舜帝山森林公园鸟语花香……盛茂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民生重点工程,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顺应市场需求,把特色产品打造成质量一流的优质商品,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帮助企业强基地、扩产能、抓销售、去库存,加快转型、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