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重要前提。去年以来,市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大力倡树“拼在基层、敬业担当,干在实处、贴紧民心,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工作导向,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杜绝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等现象。在今年全市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暨组织部长会议上,市委书记王宇燕指出,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群众公认、重视基层的导向,严格标准选人,坚持原则选人,公平公正选人。这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更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要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风向标”,让敢干者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20字”标准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这就更加需要各级党委(党组)旗帜鲜明地支持敢于担当的干部,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注重选拔心无旁骛干工作、敢干敢当抓落实的干部,让想担当者有位子,让敢担当者有舞台,让善担当者受重用。同时,要将换届工作与推进“三个一批”相结合,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相结合,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把那些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的干部调整下来,切实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激励广大干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要把群众公认作为选人用人的“导航仪”,让能干者脱颖而出。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选拔使用干部,除了综合考量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关键还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一方面,要坚持群众公认导向,切实把服务群众意识强、为群众办实事能力高、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好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民意公论,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用群众感受检验干部业绩、靠群众慧眼识人选人,鲜明地体现党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导向。 要把重视基层作为选人用人的“指南针”,让实干者脱颖而出。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淬炼考验干部的练兵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要将选人用人的视野向下延伸、向基层拓展,善于发现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情况复杂岗位上承担责任、经受考验、埋头苦干的干部,积极选拔在基层作出突出成绩、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干部,让广大基层干部有奔头、有盼头、有念头。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使在一线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干部成为推动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引导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是一个地区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最重要、最直接、最具体的“晴雨表”。在换届工作中,各级党委要着眼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长远建设需要,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真正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为实施“三动三新”发展战略、建设“三市一中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