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举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潮。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定要牢记使命,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美丽沟东。
我们沟东村地处稷王山南麓,是一个老区山村,1938年,日寇侵占安邑后,这里就成为当地抗日根据地,最多时驻扎过八个抗日武装力量。这里山高、沟深、缺水,生态环境恶劣,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多方支持,但一直以来仍是一个典型贫困村。2006年,我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培育了双季槐。通过持续推进,截止2016年,全村已栽植3800亩,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950元提高到12000元,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城里买了房,买了小车。沟东村由过去的荒山枯岭变为一个富裕、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绿树成荫,成为闻名全国的“槐乡”。
虽然大部分村民已经成功脱贫,有的还奔上了小康,但仍有少部分村民处于贫困线以下,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在即,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沟东村不能拖了全国的后腿。十九大明确指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结合这几天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以及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教训,我谈几点体会。
一是精准扶贫是推动老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珍贵经验和有效路径。只有精准扶贫才能增强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从源头上做到脱贫致富。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抓好“适合口味”的产业扶贫工程。
二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凭一时兴趣是解决不了脱贫问题的。
三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2006年,双季槐作为一个新品种研究成功后,并不能得到当地群众立即认可。为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们沟东村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作用。通过动员党员带头嫁接的方式,2007年全村60户400亩退耕生态槐改造完成,实现当年收效,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种植双季槐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在脱贫攻坚战中,通过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让党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得到最高体现。
2017年10月9日,国务院扶贫办对我颁发“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这是党和政府对我多年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作为支部书记、产业带头人,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做好双季槐这个龙头产业。加强米槐品质提纯培育,拓宽销售市场,促进产业链延伸,以实际行动为沟东村尽早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 雷茂端)